计划工作中要明确的两个问题是订多少货与什么时候订货。经济批量概念讲述了每次补充订货时应订多少货;另一个问题就要清楚在什么时间订货。如果订单不及时,物料将不会及时到货而导致欠料,降低客户服务水平。反之,如果订单发出过早,库存将过高。
由于重订货方法的选择最终将影响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不良的客户服务通常比订货或库存成本更能引起管理人员的注意,由此导致管理层作出的决定,以高库存为代价来改善客户服务。
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为了恰当地控制这些库存,可以用一些高效率的重订货方法。它们有许多形式,但通常同下列五种方法之一有关:
1、两箱法
物品的存货分为主要存货和后备存货,两个存货被设定同样的预定数量,当主要存货被用完,后备存货开始消耗时,就下达一个新的补货订单。
2、目视评审法
定期地用目视法核对存货水平,经评审,在需把存货水平恢复到某一预先确定的现有库存与已定购量之和的最大值时,就发出补货订单。
3、订货点法(固定订货量──可变订货周期制)
当库存物品在库存下降到一预先确定的叫做订货点的水平时,发出补货订单(通常订货量为预先计算好的EOQ)
4、定期评审法(固定周期──可变订货量制)
库存记录被定期地评审,也许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并定期地订货使现有库存加上已订货量的库存总量恢复到预先确定的最高水平。
5、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MRP中,物料按能满足所需的数量与交货日程来订货。
所有这些方法在概念上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两箱法,虽然它并无库存记录,却同订货点法非常相似,因为第二只箱子里存放的就是订货点数量。同样地,众所周知的最大与最小法只是订货点法的一种。该最小值实际上就是订货点,而最大值就是订货点加上订货量。事实上,这一方法以及刚才列出的第1到第4种有关的方法都对成品库存与原材料库存有极好的应用,即在某物品的需求倾向于连续的而且不依赖于任何其它库存物品的场合。在需求倾向于间歇的而且需求量的变化取决于另一更高层装配件的需求水平的场合,使用MRP补充这种组件与子装配件的库存通常更为有效。